设计杂谈 » 优秀设计师的习惯养成

优秀设计师的习惯养成

发表于: 设计杂谈. 评论
Sponsor

算一算自己已经很久没写东西了,前段时间发过几篇文章得到的一些交流和反馈,让我也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对自己已有的认知框架有了更进一步的巩固和梳理,同时我也在想如何能将自己对于设计工作流程的理解和经验做一个总结,于是利用自己的一些经验和网络上搜集的一部分资料进行了一些归纳整理,希望能给小伙伴们带来一些帮助~

目录

一、为什么设计师要做调研分析

二、产品设计分析案例

三、项目进行中的工作流程

四、项目结束后的工作

五、设计原则整理及 Complexion Reducition

本文共 5552 字,您阅读全文大约需要十分钟

1、为什么设计师要做调研分析

其实大部分的视觉设计师经过一两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已经能掌握大部分常用的软件操作和视觉风格,那如何在自己已有的技能之上将设计结果发挥的更好呢?这就需要我们更深的从产品、市场等方向去思考,而不仅限于产品经理所归纳的原型框架内。

一部分新手设计师的工作流程是:拿到原型图就开始去着手设计,并没有经过产品分析、竞品对比等流程,缺乏理论支撑,这样设计输出的结果可能更多地会建立在自己主观的理解与想象上,视野不够全面,也不能吸收与改良竞争对手的优缺点,导致产品后期迭代、反馈、修改的周期变长,设计结果不如人意。

只有在对自己所要设计的产品从逻辑和市场等方向深入思考之后,在制定设计风格及页面绘制的时候才能更加的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同时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对比评测后得出的结论,能更好的向其他参与项目的人沟通介绍,让上层管理及程序协同的同事信任我们的专业能力,过稿的几率也就会更大。当我们思考问题的路径是正确的时候,会发现看待问题的视角也会不同,可能会发现很多隐藏着的不同视角,从而更好的去解决问题。

通过自己工作这段时间接触的一些项目来看,其实很多甲方并不是真的知道自己的产品应该设计成什么样,这就需要设计师对项目进行更深的了解才能做出符合要求的设计。我很喜欢一条设计原则:先做对,再做好。就是首先我们要做的设计是对的,是符合市场需求贴近用户习惯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美学、艺术以及情感化处理。这也正是因为设计师本身职能的特殊性,正如大家常听的一句话: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我们从事设计的时间越长这一点被验证的就会越彻底。

例如一把椅子,首先是应该能坐的,再优化一点是使人们坐的舒适,想要更完善一点:那就要考虑到椅子的使用场景,椅子要放在哪儿,哪些人会使用这把椅子,他们主要在什么样的时间段使用椅子,用户群的身高和体重在怎样的范围内等等,之后要考虑的才是怎样把这把椅子装饰的好看一点,放在我们所指定的场景里与空间的搭配更融合一点。你看在这个例子里其实最不重要的是最后一步。而现在很多的设计师做设计的顺序可能一开始就是反的,先考虑的是视觉效果、其次是使用场景、最后这个产品落地可能是很难用的。

因此,对于设计师来说我们要做的是:针对什么样的人解决他们什么样的问题,那么项目调研就显得格外重要。

2、产品设计分析案例

以我设计的一款海外APP设计为例来说明视觉调研的大致内容,首先从目标受众对于软件界面的操作习惯与设计结构来说。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比较喜欢鲜亮/有节日气氛/热闹的展示方式和配色。这样一方面是为了用颜色引导消费者,营造节假日的活动气氛,刺激用户点击欲;另一方面,国内互联网市场同行业内饱和度高、竞品太多,需要利用大量设计上的差异化拉开和竞品的差距,留住用户。

而海外地广人稀(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人力资源成本过高,互联网产业没有中国这么蓬勃,导致了行业垄断的严重性。由于同类竞品太少,用户选择范围狭窄,因此产品设计方式和中国有所差异:对于厂商来说只关心顾客能不能有效转化,想要的信息能不能传输到,对于视觉设计及品牌营造相比于中国重视度会轻一些。

由于地域环境和用户行为习惯的差异,导致西方国家在进行软件操作时,出发点也跟国人不同。当地互联网环境竞品较少,因此很多用户在使用前不会做很多对比分析的工作,更多的是从自己主观需求出发,目的导向明确。所以在设计中会采取简洁、清晰导向明确的展示方式,将最重要的信息展示在用户前几次点击内,让用户能尽快点击或滑动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功能入口。而在海外本土软件上,并不像国内软件一样用大量的图标/色彩/辅助图形去做设计,而是简单直接的展示信息和功能入口,图标的颜色都采用了弱化处理,减少对文字及图片信息的视觉干扰。使用户能只专注信息本身的内容,找到自己需要的功能入口。

总结:简约的视觉风格也并非没有优化空间。视觉风格的简单、直接,并不代表效率并不一定是最高的,可以通过信息层级的分类、对比、收纳以及辅助色的加入,使内容展示变得更清晰,操作效率也会有明显提升。

视觉设计的本质是“信息重组”,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兼顾产品功能。一个界面设计衡量的标准是 : 功能 > 信息 > 形式,这里面的关系并非互斥,也就是好看的界面不一定就是难用的,好用的界面也不一定就是丑的。而最重要的是在功能明确的状态下把页面美观度做到最好,这样就会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了。

3、项目进行中的工作流程

在对产品和视觉有充分了解以后我们便可以开始着手做设计。在一个大型产品设计进行过程中,需要保持四个好习惯:

1、先全面再具体

大型项目中设计师的设计周期大部分是控制比较紧的,而且还涉及到向上下游的对接,在产品方案上出现变化或开发端实现效果不理想都有可能随时改动设计方案,因此在 1.0 版本上线前,建议大家在设计完成度上不要要求特别高,应该将主要精力投入在产品的主要功能上,在项目的主要功能都完善好、评审通过之后,再去投入精力细化完善设计,这样不仅节约了1.0版本的设计时间,也能使整个项目进程更加顺利,设计师和程序员少一些改稿返工。

2、上下游的沟通协调

大部分的设计师是不善言辞的,可是内向的性格不论是在职场中还是在生活里都对自身发展不利,而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如果我们遇到问题不跟产品、程序多去沟通交流,仅凭自己主观理解去设计很容易导致改稿延误开发进度。事实上,经验越丰富的设计师在项目进程中提的问题以及向上下游协调所用的精力越多,因为这样不仅会使你的同事对你认真负责的态度留下好印象,而且也解决了你在设计过程中的拦阻与困惑,使你的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3、多想一步

在接到原型设计稿之前,先别着急入手去设计,最好能根据产品方给来的原型图在纸上或xmind 里画出一副自己的思维导图,弄清楚产品的逻辑跳转关系,以及产品的一级和二级功能,以便我们的设计成果能更贴近甲方需求,甚至我们可以在理清楚逻辑之后对产品的功能点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这样不仅能有效减少后期的修改返工,还能提升我们在甲方心里的专业度,赢得信赖。

Tips :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事先整理好的思维导图有效设计,有疑问或者觉得自己可以优化的点都列在小本子里,在跟甲方沟通的时候,可以统一跟甲方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好能根据理解多输出几套设计方案,体现设计师对产品的用心专注度。

4、多做一步

大部分设计师在制作设计稿时更多的是依赖自己已有的设计习惯,而在一些较大的互联网公司,对于设计工具的使用、项目文件的整理都有比较严格的规范,因此,我们平常在设计制作时,最好养成整理源文件、图层的好习惯,这样后期与其他设计师交接工作或是向甲方交接设计源文件时,能让对方感知到我们的细致专业程度,也方便他人修改或调试。

如果有机会和程序员交接开发的话,也最好先询问清楚程序员的开发习惯。需要我们输出哪些内容,哪几种分辨率,是否需要输出 svg 等等,设计前简短的沟通,既减少了双方的工作量,也能使最后开发结果还原度更高,保证产品的落地质量。

4、项目结束后的工作

在进行完设计制作的过程之后,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就全部结束了,优秀的设计师更应该要多做几步:

一:差缺补漏、审查核对

在进行完第一版所有页面的设计之后, 我们可以利用程序员开发测试的空余时间段,对已经设计完成的页面进行查漏补缺,仔细核对原型图与输出高保真页面之间的功能、内容是否完整,设计中的图标样式是否统一等等,对于一些项目周期比较紧张的大型应用来说,很多时候留给设计师的制图时间不是特别宽裕的,而且设计往往会与开发同时并行,因此我们在做设计优化时,需要去及时询问程序员的开发进度,对已经开发完成的页面尽量不要做大规模的修改调整,这样会拖慢整个项目的迭代进度,可以将可以优化的部分全部整理标注,放到下一个迭代周期里,以此来保证项目的完成进度。

如今各类互联网产品在国内已经相当成熟,市场竞争、行业压力迫使大部分公司没有足够的耐心在完整打磨好一款产品之后发布,而大家的方式往往是出快招,打快拳,在产品基础功能没有太大问题的基础上快速发布,快速迭代,以此来适应市场,之后根据用户反馈快速调整产品策略。设计师作为产品制作流程中的一员,也要具备宏观意识,懂得产品的商业策略,才能更好的配合上下游完成工作。

二、设计规范总结及完善

在大部分的设计流程中,我的习惯一般是先去做设计执行,在过程中慢慢调整优化,最终再去总结设计规范。因为在设计之初我们可能对执行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预判不到位,导致最初设定的规范需要做大幅度更改,这样就耽误了我们的设计进度,还需要不断地去修正规范耽误时间。而在设计结束之后,设计师有充分的时间对设计输出进行归纳整理,并从中提取设计规范,既节约了时间,又能得到一份完整的规范输出,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设计作品输出及总结

很多小伙伴在完成设计输出之后,就会觉得工作结束可以好好歇一口气休息休息了,但如果我们有一些空闲时间的话,最好能充分利用起来,将已经完成的设计作品做一次归纳总结,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哪些是由于需求改动没有达到设计预期的地方,哪些是因为时间限制没能好好打磨的地方,哪些是自己用心设计过并且加入了自己设计理念的地方等等,将这些内容做一次归纳总结,记录在自己的工作手册或 word 文档里,以此来记录自己的设计历程和当下的想法。

如果时间充裕,我们还可以将自己所有不满意的地方做一次重设,在不考虑产品逻辑的限制下,制作一个自己理想的设计方案,然后将设计成果发到论坛或设计网站上听听大家的反馈,这也是能让我们设计能力进步的最快途径。

最后,还可以把这次的设计方案及时的添加到我们的作品集里,很多小伙伴平时不太注重打磨自己的作品集,往往是面临跳槽、新工作机会等才开始手忙脚乱的抓紧制作,这样由于时间和心态的紧张,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制作过程应付糊弄达不到我们的完美预期,最后错失了良好的工作机会,因此设计师最好能养成一个经常增添作品、完善作品集的好习惯~

5、设计原则及Complexion Reducition

一:设计原则定义归纳

设计是有原则和逻辑可循的,经过原则的规范可以使画面的美观度和易用度都得到很好地应用或改善。而设计中的所有原则都可以用审美原则、清晰原则、一致原则、操作原则、控制原则这六项来归纳,六项原则中对于应用的展现方式和交互规则都有规范。

审美原则:好的软件并不一定是最好看的,而是要符合产品所针对用户群体的审美偏好,年龄、地区、生活习惯不同的用户群体在对互联网环境及应用的接受度上是不一样的,这样就需要针对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审美偏好做定制,基于用户原有的使用习惯做视觉优化。

清晰原则:在软件展示上最重要的就是信息及功能的展示是否清晰,设计师一定要把最重要的功能入口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现给用户,不要去让用户花时间研究入口。对于目的导向强的用户来说,如果界面信息展示很复杂,不能快速找到自己的需求点,大部分人会丧失耐心,导致用户流失。

一致原则:在一个主品牌类目下的应用应该是跟品牌的契合度较高的,包括色彩风格、交互规范、图标样式等等。而且在同一个APP界面内,相同类型的表单、弹窗、按钮等也应该保持统一性,给用户营造良好的操作环境。

操作原则:要尽量保证页面上的元素及内容是可以让用户操作的,在按钮、列表、表单这类星系中,需要给用户操作自由,使用户通过跟软件的交互让使用效率提高。

反馈原则:界面中的所有元素在用户操作过后要给予及时反馈,例如按钮按下去以后会改变颜色,刷新界面时,及时没有内容也会显示正在加载的GIF动画,使用户得知自己的操作是有反馈的,不会产生焦虑的抵触情绪。

控制原则:在用户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尽量保持用户对于软件的控制权,将选择的权利交给用户,这样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用户操作的自主性,带来优秀的用户体验。

二:Complexion Reducition

由 IOS 兴起的设计风格已经快速风靡了全球一线互联网应用,这种风格色彩清晰明快,展示内容模块清晰、信息突出,更受到了很多设计师的青睐,那么这种设计风格的特点及规范有哪些呢?这里列举了以下 4 种:

克制用色:除了黑白灰这种无属性颜色外,尽量少增加其他颜色来减少画面视觉的干扰。如需要用到其他颜色,尽量与软件本身色调保持高度统一。最好用APP本身的内容和图片来作为整个软件的主视觉。

文字信息突出:最显眼的标题和文字入口做加大加粗处理,使用户能明确自己当前所处的页面位置。次要文字信息利用颜色、大小、距离做区分处理。

图标风格:做为应用中的图标主要作用是帮助用户快速了解功能入口、提升页面美观度及设计感。从设计角度而言最重要的是保证图标的识别性。

信息层级:将模块化的信息层级尽量减少分割条,用留白间隔来区分,减少分割条对画面信息的视觉干扰,使用户操作效率提升。

一套优秀成熟的 APP 不仅需要设计师对应用的视觉进行丰富和设计,作为视觉设计师更多地也要从产品的产品定位、目标用户、主要功能、界面风格、交互方式等方向入手,全面参与项目的产品逻辑、流程把控、上下游管理、上线还原度校正等等……  不过养成一个优秀的设计工作习惯也绝非一朝一夕,在这篇文章中仅仅分享了一部分我自己对于设计工作的一些方法论和经验,希望大家能多多沟通交流,一起进步~

作者:开到茶花
公众号:开到茶花

推荐:查看最受欢迎的 301 个设计网站 → http://hao.shejidaren.com
交流:为设计新人提供的设计交流群,请加入UI设计交流群,分享经验、接单、求职、聊设计。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设计达人微信交流社区:shejidaren888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分享到你的微博、QQ群,并关注我们的微博,谢谢支持。
版权: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否则禁止转载。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