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设计 » 设计需求之外的“设计自驱项目”

设计需求之外的“设计自驱项目”

发表于: 视觉设计. 评论
Sponsor

做需求,是大部分设计师的日常工作,占据了设计师80%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开始带设计团队之后,我总觉得仅仅完成日常别人提给我们的“设计需求”,似乎不是一个理想的设计协作方式,也无法真正体现出设计价值。

所以我会经常问团队里的设计师一个问题:如果两周时间不给你任何需求,你会做什么?

如果一个设计师终日被“设计需求”塞的满满的,面对这样的问题他可能会一脸懵逼。如果真的给到两周时间的空闲,也不一定会有好的产出。

设计需求之外的“设计自驱项目”

“设计需求”不该是设计工作的核心,用户需求和业务目标才是

“设计需求”并不是用户需求,我们收到的设计需求只是上游产品经理/运营经理的需求,他需要你帮助他来完成他的工作。“设计需求”的全称应该是“需要设计师按照规定时间来协助完成的事项列表”,所以如果设计师眼中没有用户,只顾着“做需求”,完成他人需要你协助完成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国内的设计团队,不管大小,都在日常工作中推进一些设计自驱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团队设计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团队合作。例如,一些设计师会自发地开展“情感化项目”,这些项目旨在通过设计来传递情感和体验,让用户更贴近产品。此外,设计规范也是一种重要的设计自驱项目,通过统一的设计规范,能够提高产品的一致性,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设计师还可以根据业务目标,通过调研和分析,主动找到机会点,发起项目。这样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设计师是owner,其他角色是配合方。

设计团队通过不同的自驱项目,可以让设计师们更加以自己的ownership来工作,还可以提升设计团队在公司里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设计自驱项目的常见形式,及其分类

根据项目目标和出发点的不同,可以把设计团队常见的“自驱项目”分为以下几大类:

1. 以“体验优化”为主要目标的设计项目。常见的项目形式如下:

1)UI改版项目:UI整站改版,或者某个模块的UI改版,提升整体的UI设计品质,解决体验一致性等细节问题;

2)情感化项目:将品牌IP形象融入UI界面中,增加动效、优化文案,通过这些方式拉近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3)与用户体验管理相关的项目,比如全栈设计走查与问题跟进,伴随着交互和UI设计细节调优,抠的更细;

2. 设计工作的底层建设:设计语言与设计系统

每个设计团队都应该仔细谨慎的考虑自己的设计语言与设计系统,是否与自己的业务场景相匹配,是否真正发挥了设计系统的应该有的作用。这是一个长期的、枯燥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基础且至关重要的工作。

在这个方向上,品牌VI规范的建立与迭代、UI设计规范的搭建、迭代与升级,都是我们需要主动发起和持续跟进的。

3. 指向“降本增效”的项目

仔细想想,设计工作是建立在工程的基础上的。数字产品的设计工作背后是产品研发的整个工程。如果我们可以想到一些办法,让整个设计、开发、测试,这个大的工程变得更加高效一点,那可能在当下这个商业环境下,就成了头功一件。

  • 模版化项目:运营设计工作中,可以通过总结之前的项目,提炼出最佳实践并以模版化的方式应用到新项目中。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项目的开发周期,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 组件化项目:“组件化”工作依托于设计规范的完整度,不仅可以降低项目的复杂度和维护成本,还可以提高开发和测试的效率。组件化的工作难度也比较高,组件化的成功落地依赖团队每个成员的组件意识与合理的项目管理工作。

4. 围绕业务目标,设计团队主动发起的赋能项目

这一类项目要求设计师突破设计师的职能边界,从业务出发,主动思考问题。如果你发起了这样的项目,你会觉得你的项目角色更像是产品经理、运营经理、品牌经理。我们设计师除了做图,还能干什么?我举几个实际的例子:

1)产品类:例如设计师主动优化产品的付费转化流程,通过设计手段提升每一步的转化率;例如设计师帮助产品经理建立产品的帮助系统,做好用户引导和用户帮助手册;

2)运营类:例如设计团队发起的可以为业务带来裂变增长的运营H5活动;例如设计师主动优化产品成就体系中的勋章设计,小红书不就成功的把虚拟勋章实体化了吗?

3)品牌类:例如根据公司的品牌定位优化品牌设计细节,例如扩展品牌辅助图形及其应用形式,例如优化IP形象设计、扩展IP设计素材库等等;

设计需求之外的“设计自驱项目”

只要愿意花时间投入在里面,自然也就会有想法

上面列举的是一些常规设计自驱项目做法,如果你真的是一位“懂行”的设计师,也就不会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

如果你真的还是想不到可以做什么,那么不妨就先做一些基础的设计分析工作,等把基础分析工作做完,你自然也就有想法了。

这些基础的工作包括:

  1. 了解,充分了解公司业务,包括产品定位、商业模式、现阶段的主要难点、业务的核心北极星指标、以及尽可能多的业务细节等等。
  2. 了解,充分了解用户。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年龄段、收入这些基本的画像是怎样,面对面的接触用户,形成直观的明确的印象和感觉。
  3. 了解,充分了解产品和竞品。自己根据UJM做个人专家走查,对比竞品分析一下相关问题。

做到上面三点之后,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很多想法和问题,跟老同事交流一下,把这些东西转化为自己的想法和设计方案。

然后找到推动项目的关键决策人,用自己的工作热情和结实的设计方案打动他!

根据业务阶段和团队能力,来选择合适的项目立项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不能仅看到大厂的设计团队做什么,我们也跟着做什么。蚂蚁有能力开发开源的设计系统Ant Design,因为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团队能力允许他们这样做。如果你所在的是一个小型设计团队,公司仍在创业阶段,那如果启动这样的项目就有点虚无缥缈好高骛远,对业务也没有什么帮助。

韩叙在一期播客中提到了自己总结的这个方法,就是自我检查一下“能力、预期、阶段”三者之间的匹配度,以此来判断自己是不是在一个对的状态里。如果三者之间错配,那可能就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

我们在公司里做设计自驱的项目,首先要看清产品目前所处的阶段,然后结合设计团队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来调整对设计工作的预期和规划。比如在一个从0到1的产品研发过程中,产品还没有正式面向大量用户之前,设计团队就不太适合发起UI层面的大的改动。因为UI大改版这样的事情,不太适合产品所处的这个阶段。

最后,虽然我们把自己的工作拆分成了“设计需求”和“设计自驱项目”,但其实不应该有这样的严格区分。或者说,强调这两种不同的项目的差别并不是什么好事。

设想一下我们如果身处一个非常融洽的小团队,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之间配合默契,并且有共同目标,那么所有的项目都会是在一种“共创”的氛围下完成。从而也就不必在乎是谁发起了一个谁和谁必须完成的项目,项目的成功与失败将会由谁来负责这样的问题。

“设计自驱项目”是一种组织殇增下的产物,也是对常规产研协作流程的一种补充。不满足于只做别人需求的设计师,可以试一下主动自己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把你的想法主动告诉自己的老板,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来源:柴林的设计笔记(ID:Lynn-Chai-Designer)

推荐:查看最受欢迎的 301 个设计网站 → http://hao.shejidaren.com
交流:为设计新人提供的设计交流群,请加入UI设计交流群,分享经验、接单、求职、聊设计。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设计达人微信交流社区:shejidaren888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分享到你的微博、QQ群,并关注我们的微博,谢谢支持。
版权: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否则禁止转载。

{ 发表评论 }